数据产品的四种形态

最近的思考,关于数据产品几种形态。

  1. 聚合报表的Dashboard类产品,解决有数可看的问题。
  2. 具备分析思路的场景化分析看板类产品,简化数据可被理解的难度。
  3. 数据洞察到action的策略类产品,实现数据驱动业务动作执行。
  4. 数据智能决策类产品,实现数据洞察到业务动作的自动化、智能化执行。

1、Dashboard 类产品

可以是基于 Tableau、PowerBI 等BI工具建立的报表集合,也可以是通过BI工具的产品搭建能力,或者自研,形成的数据可视化产品,分业务,分模块展示数据。

这类产品主要是解决看数的问题,核心能力在于能快速响应需求,稳定,准确的反映数据现状,建构有完整的指标体系、提供美观易懂的可视化形式,会是加分项。

2、场景化分析看板类产品

产品不仅是做数据展示,更要将分析思路/过程融入到产品中,比如基于用户增长的AARRR模型设计产品架构,用户在使用过程不需要深入理解这个模型,但在产品的引导下,就可以完成整个分析链路。

这类产品主要是降低数据可被理解,可被解读的难度。如果打开产品就看到满屏的数据,很是全面,但用户很难基于这些数据获得数据洞察,那这个产品是毫无价值的。

3、数据策略类产品

除了数据展示外,产品要具备数据诊断能力,并基于自动诊断形成的结论,直接引导用户做业务动作。如一些用户策略产品,能针对业务现状,构建用户诊断模型,通过诊断模型的结论,决定在哪个环节发力,并引导用户去做相应的权益分发,广告投放等业务动作。

这类产品主要是实现从数据洞察到action的执行,需要基于业务场景抽象数据诊断模型,并和业务系统做连接,最终形成诊断结论到业务动作的一个个SOP,实现运营赋能。

4、智能决策类产品

产品除了能自动进行数据诊断、和业务系统连接外,要能够基于自动诊断的结论自动执行业务动作。如智能定价产品,基于销售数据和竞争情况,自动执行价格调整。

这类产品是真正实现数据的智能化,对数据的准确性,诊断模型的有效性,到业务动作的智能路由能力等,要求很高。

最后

这四种形态不是彼此演进的过程,每种形态都有自己适合的场景。四种形态也不是彼此排斥的的,一个产品可以包含好几种形态。

针对不同的业务场景,在产品化过程,我们需要思考清楚,用什么形态来解决问题效果更好,成本更低,也就是寻找ROI最高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