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情境领导者和钝感力
最近看书,有两本印象不错。
第一本是「情境领导者」,比较老的书,是一套帮助领导者提高领导行为有效性的模式:有效的领导风格需要和被领导者的准备度水平相匹配。
这方面知识很多管理类书都会提及,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在于做了系统化拆解,可以说以前是基于内心认知来实践,通过这本书,变得更具象,更可被衡量。
首先是领导者风格的定义:1)领导者采用的工作行为的数量;2)领导者采用的关系行为的数量。
- 工作行为:是指领导者清楚的说明个人或组织的责任的程度。这种行为包括告诉人们做什么,如何做,什么时间做,在哪里做,以及由谁来做。
- 关系行为:是指当管理对象超过一个人的时候,领导者进行双向或者多向沟通的程度。这种行为包括倾听、鼓励、协助、提供工作说明以及给予社交方面的支持等。
基于这两类行为的定义,可以将领导风格划分四类:
- S1: 高工作,低关系:指令型 (telling),提供明确的说明和密切的监管。
- S2: 高工作,高关系:教练型 (selling),解释你的决策并给予对方要求陈述的机会。
- S3: 低工作,高关系:支持型 (participating),交换意见并辅助被领导者制定决策。
- S4: 低工作,低关系:授权型 (delegating),将决策和执行的职责交给员工。
接下来是对被领导者的准备度水平的定义:指被领导者完成某项特定的工作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意愿水平。
- 能力是指个人或组织在某一项特定的工作或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知识、经验与技能。
- 意愿是指个人或组织完成某一项特定的工作或活动而表现出的信心、承诺和动机。
同样基于这两项,将被领导者准备度水平划分四类:
- R1: 没能力 & 没意愿或不安
- R2: 没能力 & 有意愿或自信
- R3: 有能力 & 没意愿或不安
- R4: 有能力 & 有意愿并自信
最后是领导风格和被领导者准备度水平的匹配关系,S和R一一对应(R1、R2 领导者主导,R3、R4 被领导者主导),见下图。
后来发现情境领导还有个2.0版本“情境领导II”,对被领导者状态划分做了调整,改变点是从变化的角度来看员工工作意愿和工作能力的改变。
- D1: 低能力 & 高意愿(热情的初学者)
- D2: 中低能力 & 低意愿(憧憬幻灭的学习者)
- D3: 中高能力 & 意愿不定(能力但谨慎的执行者)
- D4: 高能力 & 高意愿(独立自主的完成者)
同样,和领导风格的匹配关系还是一一对应。情境领导两个版本区别点就在于,R1、R2 和 D1、D2 调换了顺序。
第二本书是渡边淳一 的「钝感力」,是本励志畅销书。整本书从人生/职场发展,人际关系,身体健康,男女关系等各方面,举各种例子来讲述一个道理:虽然钝感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钝感力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整本读起来很容易,读的过程也再三告诉自己,不要较真,这不是本理论或者教科书,而是作者讲述自己人生哲学的小册子。
我的收获:感官上的钝感和敏感,和人格特质关系很大,很多时候不好改变,所以“钝感力”更是在对失败、挑战、焦虑、诱惑等的应对上要钝感,这是可以被训练的。钝感力的最终表现是对不确定性的接纳和消化能力,也就是”反脆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