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on 北京 - Agile
上周末在北京参加了 QCon 会议,是自己第一次参加,学到了很多东西,大大开拓了眼界,一直忙没来的及总结,这篇以及后面的几篇都是对这次会议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的总结,在这里分享一下。
上海贝尔的敏捷转型之旅
讲了 5 个转型故事,可能因为我也是处于相似的环境下,听得好累 :-)
- 自上而下改革,领导更替,组织调整,意见分歧,传言惑众;
- 高速中换轮胎,"黑暗"力量卷土重来,"敏捷不搞了";
- 大师一席话胜读 10 年书,大师的话真的这么重要吗? 答案是的确重要;
- 祝福的人少,挑刺的人多,自以为是的咨询师…
整个 session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说中间换了个领导,然后让人觉得敏捷好像不搞了,然后自己怎么怎么跟领导谈,让领导支持,甚至是公司有的团队使用了 agile,却不让他写到案例中,要悄悄搞。
还有就是都到"黑暗"力量这份上了,的确让人感觉到一种,正如他说的那样,艰难前行,痛并快乐着。
腾讯的把敏捷当作产品来运营却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它采用了自下而上的方法,把敏捷分成了 5 个 Feature
- 基础平台
- Training 服务
- 案例和最佳实践
- Coaching
- 专制大 PM (每个 Feature 包含很多小特性)
然后根据团队需求和所处阶段,定制敏捷产品包,把单个团队,多个团队,公司级的结合,以及服务和引导作为敏捷的总体策略。
整个 session 中并没有出现强加字眼,有的团队如果暂时不接受,可以的,也可以接受初级 Feature 的敏捷产品包,循序渐进。
我的感觉,关键是人,如果企业文化让人不守旧,善于接受新事物,什么都好说。
如果大家都不承认自己是搞软件的,甚至一旦遇到技术难题,都会拿这个当做借口,觉得不懂应该的。那哪怕再自上而下,也只是看上去很美。
也许最好的办法是把这些人改造了,就像减肥那样,节食减肥药效果明显,但不持久,坚持锻炼,再针对性的控制饮食,很慢,但会很持久。
那天晚上 Open Space 时阿里一哥们问道,你们公司是不是搞得很好呀,也许我也有"总是觉得别人家月亮更圆"的毛病。
今天晚上吃饭的时候一家通信公司工作的师姐甚至说你们搞得那是欧美式的,我们是中国特色的… Hope so.
David Hussman 的 Big Agility
这个视频是 David Hussman 在他的 keynote 里面提到的:
视频里面的这个音乐家通过动作的变化,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带动一群事先并没有排练过的观众一起进行合唱,那个音乐家说,不管在什么地方,最后观众都能完成。
David Hussman 将这个称为 Groove:
Groove is that quality that moves the song forward.
"When a song has a good groove, it invites us into a sonic world that we don't want to leave"。
他只是把 agile 当做 tools,而不是一个 religion,他听,问,多于说,不能硬塞给别人不知道不懂的东西,而是教大家用已有的,已懂的知识来使用敏捷这个工具,慢慢地让大家找到自己的 Groove。
多听多问,甚至他还仿照欧姆定律发明了个 Dude’s Law: V = W/H (Value = Why/How).
可见,提问越多,价值越大,说教越多,价值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