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

书中内容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从宏观上讲了供应链管理是什么,如何做;第二部分聚焦在供应商管理,如何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如何把它们管好;第三部分探讨采购管理,五个阶段,以及“小采购”和“大采购”的区别。

内容比较多,有比较明显的集合作者多篇独立文章而成的痕迹,偏重于实践和案例,对外行入门而言,理解门槛较低,但需要有自己的判断,尤其里面的案例。

供应链的全局观

什么是供应链管理?

横向:供应链是从客户的客户到供应商的供应商,供应链管理是对贯穿其中的产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成管理,以最大化给客户的价值、最小化供应链的成本。它是一个综合管理、全局优化的思想,以摆脱单个公司、单个职能层面的局部优化,实现供应链条的全局优化为目标。

产品流从供应商向客户流动,是供应链的实物流(如果是从客户向供应商方向的话,则称为逆向物流);资金流是从客户流向供应商,是供应链的血液;而信息流则是双向流通,构成供应链的神经系统。

产品流是产品的物理流动,涉及采购、生产、仓储、运输等。其管理重点是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采购、制造、运输和销售产品。例如对零售业巨头沃尔玛而言,在哪里选择供应商,在哪里设置一级配送中心、二级配送中心,在哪里开门店,都得考虑生产、仓储、运输、销售的综合成本是否最低。

信息流与产品流、资金流结伴而行,可以说是供应链的神经系统,支配着产品流和资金流。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要寄一个包裹,包裹的流动形成产品流,填写的表格则形成信息流。对一个多重的复杂供应链,信息的有效流动非常重要,也往往比产品流更难管理。例如你问有经验的进出口人员,他们八成会说,单据比产品更难对付(单据构成信息流)。如果出问题,八成是单据出了问题,要么是单据丢失,要么是与实际货量不符,要么是地址有问题,要么是格式不符合海关要求等。

资金流看上去没有产品流、信息流重要,却是盘活供应链的关键。相信有些人对20世纪90年代的“三角债”还记忆犹新:公司甲欠乙的钱,乙欠丙的钱,丙欠甲的钱,形成一个死循环。这其实是供应链的资金流出现问题。资金流中断,导致很多行业整体陷入困境。

纵向:在实践操作中,供应链管理由三大块构成:供应管理(寻源)、运营管理(加工)和物流管理(交付),跨越企业管理中的供、产、销三大块。

简单地说,就是采购把东西买进来,生产来加工增值,物流来配送给客户。这三大块是执行职能,由计划驱动——也可以说计划是供应链的第四大领域。计划是供应链的引擎。

广义上,供应链集成的目标有三个:开发一个好产品,制定同一套需求预测,围绕订单给客户更快、更可靠的交付。

这是三个不同层面的集成,难度不同,在业界的实施水平也是各不相同。由同一个预测来驱动不同职能,是企业供应链管理能力的一大标志;在企业主干流程上,这就是销售与运营协调流程(S&OP)。

什么是牛鞭效应?

在供应链上,需求的微小变化,会从零售商到制造商、供应商逐级放大,这种现象就叫牛鞭效应。

牛鞭效应根深蒂固,是影响供应链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在供应链设计和管理上要特别关注。举个例子。假定全球消费者对计算机的需求预测轻微增长2%,传递到联想(制造商)时就可能成了5%,传递到英特尔(一级供应商)时则可能是10%,而到了英特尔的设备商(次级供应商)时则可能变为20%。简言之,越是处于供应链的后端,需求变化幅度越大。这像西部牛仔挥舞的牛鞭,手腕轻轻一抖,鞭梢便会大幅度抖动,划出一道美丽的圆弧,这也是“牛鞭效应”名称的来历。

牛鞭效应成因

  1. 多重需求预测
  2. 批量生产、采购
  3. 价格浮动和促销
  4. 理性预期

对付牛鞭效的三种措施

  • 跨入多个行业,期待不同行业的周期相互抵消;
  • 推行外包,把随业务变化剧烈的职能外包给供应商;
  • 信息共享,消除信息不对称,以及不对称带来的不确定性,拿信息换库存。如协同计划、预测和补货(CPFR)。

如何降低库存?

库存跟成本、交付问题如影随形,是供应链管理没法回避的话题。造成库存的原因,也造成成本上升、交付下降;如果能系统降低库存,成本也可随之降低,交付也往往会改善。

库存的总类和根源

  1. 周转库存,即维持正常运转的库存,比如从供应商到公司的生产线到销售渠道,总得维持一定的库存量,以维持正常运营。这类库存的根源是周转周期。比如生产周期是4个星期,那就意味着有4个星期的在制库存;运输过程是2个星期,那注定就有2个星期的在途库存。

    措施:通过缩短周转周期来降低。

  2. 安全库存,为应对不确定因素而存在,比如需求波动、补货延误、质量问题等。这类库存的根源是不确定性,以及对有货率(库存达成率)的要求。安全库存是供应链对不确定性的自然应对,在ERP系统里是没有需求的,由安全库存计划水位来驱动供应。

    措施:通过商务手段,比如合约,绩效指标等,解决供应链伙伴之间不愿共享信息的问题;通过技术手段,如IT信息系统,更容易、更有效地共享问题;

  3. 多余库存,既不是支持正常运转,也不是用来应对不确定性。多余库存源自组织行为,比如订单取消、设计变更、预测失败等造成的呆滞库存,批量采购、批量生产、策略采购等造成的额外库存。在ERP系统里,这些库存既没有需求(如订单、预测),也没有库存计划水位,是多余的。

    措施:改善需求管理,提高预测准确度。

如何降低成本?

供应链管理的一个核心目标是降低成本。供应链降本的三个台阶:谈判降价、流程优化、设计优化。

  1. 第一个台阶:通过谈判来降低价格。相对而言,这是我们最为熟悉的、最拿手的,也是最被过度使用的。价格谈判真正能影响的产品成本有限,大概影响产品成本的10%。
  2. 第二个台阶:流程改进,即通过精益生产来改善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电子商务来改善交易流程,降低交易成本。就降本潜力而言,该阶段大致影响产品成本的20%。
  3. 第三个台阶:设计优化(价值工程/价值分析),也是降本的最大潜力所在,因为产品成本的百分之七八十取决于设计,比如材料选型、技术规范、公差等级等决定了产品的成本。

管好供应商,才能管好供应链

对供应商要有选择、有管理:选择到合适的供应商,把它管好,并让它变得更好。

三大误区

  1. 多权分立,供应商成了“公共草地”,对供应商作为一个整体,反倒没人从组织上负责。公司大了,没人负责的事情是注定做不好的。
  2. 有订单管理流程,没有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流程,导致供应商要么选不好,要么管不好,“有教训,没经验”,供应商绩效不保。
  3. 有料号、项目层面的小优化,没有供应商层面的大优化,一直在找新供应商,供应商越来越多,规模效益不断丧失。

三件事

  1. 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也叫战略寻源,相当于生下一个健康的宝宝。
  2. 管好供应商绩效,也叫供应商的后评估,相当于对孩子的后天教育。
  3. 督促、帮助供应商,让供应商绩效更上一层楼,这是让孩子真正成才。

五步流程

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 寻源

  1. 供应商分类:对供应商分类分级、区别对待。
  2. 供应商评估:供应商评估就是通过分析供应商的历史绩效(如果已经在跟公司做生意)、财务状况,以及质量、生产和物料管理体系,判断其好坏,为下一步的供应商选择做准备,也作为后续改进的基础,制定进一步的供应商改进方案,以成为我们的合格供应商。
  3. 供应商选择:在供应商评估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作为未来的合作伙伴。选择的标准是既能满足今天的需求,也能满足明天的需求。

把它们管好、管的更好

  1. 供应商绩效管理:供应商绩效管理,统计、管理并改善供应商的绩效,确保供应商能够满足公司的需要。

    供应商绩效可以概括为七个方面:成本 (Cost)、质量 (Quality)、交货/交付 (Delivery)、服务 (Service)、技术 (Techonology)、资产管理 (Assets)、员工/流程 (Process)。

  2. 供应商集成:对于关键的供应商,让它们早期介入设计,把它们与公司的系统、流程对接,以便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速度,改善供应链的绩效。

    设计阶段,这意味着让关键供应商早期介入产品开发;在量产阶段,就是通过JIT、VMI等简化与供应商的产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在交易过程中,就是通过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手段,更加有效地传递信息,促进协作。

从“小采购”到“大采购”,影响总成本

哈克特集团(The Hackett Group)有一个采购管理的发展模型,把采购分为五个发展阶段,也代表了从“小采购”到“大采购”的发展路径。

  • 确保供料、最低价、总成本、需求管理、全面增值。

“大采购”与“小采购”的区别:

  • “小采购”围绕订单转,“大采购”聚焦供应商;
  • “小采购”是供应导向,“大采购”是需求导向;
  • “小采购”是行政文秘,“大采购”是战略职能。

在从“小采购”转变为“大采购”的过程中,我们要解决总部与分部、职能与职能之间的职责划分,形成合力,选好和管好供应商。同时,要人才先行,提高采购管理能力。